雜誌_經理人月刊_81_圖解的力量

說明:
《經理人月刊》編輯群-圖解的力量
◎ 綜觀商業活動的能力=解讀能力×思考能力=圖解能力。-開米瑞浩
* 隨想:能用圖象把文字概念化,呈現一幅整體的架構圖,對更清楚概念的脈絡。但這也不是三天兩天的功夫就做得到的。在這個式子中,中間的不是加號而是乘號,換言之,對結果的影響更大。
◎ 職場工作者如果能具備「正確解讀資訊的能力」,以及「深入思考資訊之間的關連性」,並透過圖表將這種相互關係「以視覺可以掌握的配置方式呈現出來」,就能練就綜觀商業活動的能力。工作者必須又意識地訓練自己,才能學會這項能力。
* 隨想:綜觀能力的訓練,主動是一個關鍵,才能長久持續累積競爭的能量。
◎ 能夠畫出一張清晰的圖解,基本上就已經將思慮徹底耙梳過了。
◎ 深度知覺(depth perception):掌握物體之間的距離感。
* 隨想:閉上眼,就有全局的圖象顯現。
◎ 要圖解某件事物,必然要對它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思考:什麼與什麼之間存在著緊密的關係或因果關係?什麼與什麼是對立關係或包含關係?哪個項目的重要性比較高…等等。
◎ 圖解力並非「畫圖能力」,而是繪圖者的解讀能力與思考能力的展現,最終呈現出一個圖像或圖表。
◎ 「圖解」是一個經過省略的詞語,原意是透過圖表或圖像來解析、解答或解決事物或問題,並且讓思考過程「具象化」,以釐清作者或讀者腦中混沌不明的思緒,發現其中的謬誤和矛盾。
◎ 掌握問題的本質、解決它,這就是工作。我們面對現實世界和實際的現場狀況,經常既模糊又複雜。從中抽取重要的資訊,將之繪於圖面的作業,便是問題的掌握。-久恆啟一
* 隨想:都是很簡單的道理,只是我們不會或不習慣用這樣的模式思考問題。
◎ 條列式的內容或長篇大論的文章,得從頭讀到尾才能掌握主旨或大意,但是圖表看一眼就能留下深刻印象;文字雖然有文法,內容解讀的可能性低,但是圖形或符號可以有多重解讀,想像空間寬廣。
* 隨想:我最近在「翻」紅樓夢,為何用「翻」這個字是因為目前我看到十六回,對裡頭一堆出現的人物相對關係還是迷迷糊糊,但也還不想暫停弄清楚,暫時用看故事的角度一句一句地往下讀。不曉得有沒有人把裡頭的角色,用圖示的方式畫一畫,讓讀者會更清楚?純文字的小說(尤其又是文言文的篇章)就是有這些限制。
◎ 圖表可以刺激右腦,引導創造力;文字則主要在刺激左腦,引導出邏輯能力。
◎ 由於腦的運作流程,是先由右腦接收到「圖像」,再由左腦進行思考與行動,所以相較於只以文字呈現的資料,圖形資料有助於讀者快速抓住資料的整體樣貌和了解關連性。
◎ 將思緒視覺化,圖解的六股魔力:
1. 磨練思考力
2. 展現邏輯力
3. 增進解讀力
4. 激發創造力
5. 加速理解力
6. 強化溝通力
載點:
openload載點
【免責聲明】:
本人呼籲會員們勿將本站資源用於盈利或非法目的
本人亦不承擔會員將本站資源用於盈利或非法目的之任何後果和法律責任
本圖像文件皆從網上蒐集轉載/不承擔任何技術及版權問題
下載連接僅供寬帶測試研究用途/請於下載後24小時內刪除/請勿使用於商業用途以免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