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法律系出身的張鈞甯認為,無論劇中或現實人生,時常面對情、理、法或法、理、情的優先順序,「這部戲沒有要探討對或錯,而是讓大家從故事裡看見一個個跟我們很靠近卻又很陌生的人,感受他們真實的情感和需求,進而帶來社會的關注。」 當時《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的劇本已經完成十集初稿,但隨著田調愈做愈深,導演們想拋出的問題也愈來愈多,人口販運、黑戶寶寶……這些源於現實生活的案例,成為他們不可迴避的素材。導演廖士涵回憶:「我們接到的時候是一份完整的十集劇本,為了把這些東西加進來,我們又把編劇找回來開了很多次會。整個重寫過程耗時近一年,幾乎是從原本的劇本打掉重練,才慢慢長出現在觀眾看到的故事樣貌。」 「我後面才理解到,語言是有極限的工具,你要跟演員指導這件事,不見得要語言。」詹淳皓坦言,面對這麼多外籍演員,一開始很擔心拍攝現場語言不通,會不會很混亂,尤其飾演越南醫師「范文寧」的演員連炳發來自越南,雖然他的英文很好,但兩位導演的英文都不流利,溝通經常仰賴比手畫腳。詹淳皓回憶,有一次拍完一個鏡頭,他太急著給連炳發指導,竟直接用中文講完要怎麼改動,「他看著我就說:喔。」回到螢幕前詹淳皓才驚覺,對方怎麼可能聽得懂!但下一個鏡頭開拍時,連炳發卻完美演出導演想要的東西,準確到讓他驚訝。 過往社會大眾在探討移工的結構困境時,人力仲介和外事警察,經常會落入「壓迫者」的尷尬位置。 《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深入刻畫非法移工、醫療體系困境等社會議題,當然也不可避免地觸及這些會出現在移工生活的人物,楊一展飾演的人力仲介老闆「劉天誠」、夏騰宏飾演印尼新二代外事警察「吳振華」,在劇中都有亮眼的表現。兩位導演坦言,在劇本討論和田調的過程,花很多時間在設計這兩個角色。 《The Outlaw Doctor 化外之醫》每個角色都是「化外」,他們都在做體制外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而理解,或許正是看見之後的第一步。